簡介:
清同治13年,時任中路(今八通關古道)統領的吳光亮奉命「開山撫番」,募集「飛虎軍」,十月進住集集埔(今南投集集鎮),行經草嶺濁水溪畔,發現兩岸形勢險峻,無法翻山而過,乃經由溪底通過,並於岩壁勒「開闢鴻荒」四字,以示入境化外之域,期勉兵士排除萬難達成任務,該碣因位於集集欄河堰工程範圍內,經地方人士呼籲而特別變更設計使得這富史蹟的石碣得以保存。
該碣上的字長三十五公分、字高四十一公分、每字間距八公分,為行書橫寫於高約二公尺,寬約十二公尺之砂岩上。此刻石緣起於日軍侵臺臺灣南澳鎮總兵吳光亮率兵開闢東西橫貫道路,東起林圯埔(今竹山鎮)西至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鎮)。並由牛轀轆(今水里鄉永興村)旁開一道以通集集。由於集集支道之開闢,吳光亮曾屯兵於林尾里公館(舊稱營仔),此地乃成為通往水里、八通關及花蓮之要地,形勢險要,吳氏乃勒石為記。為國家「一級古蹟」,乃昔日八通關古道三處勒石之一。
「開闢鴻荒」石碣
交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