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漁港的天然地勢
藍色公路之首
成為觀光漁港
漁業發展與觀光整合
鼻頭村街是一個沿公路發展的市街,兩側海鮮店及其他雜貨店,約有5、6家。海鮮店的貨源來自本村漁港及鄰近的南雅、龍洞、澳底等。這種因觀光、遊憩需求而發展形成的公路街市為東北角各漁村普遍的共同景觀。
鼻頭漁港首先興建於民國48年,但實際上在民國11年鼻頭港就有149位從事漁業的村民,台灣光復後漁業發展仍屬本地小規模開發的近海或沿岸漁撈方式,漁村的地方性格濃厚,直到民國68年才有顯著的改變。
近年來因為推動休閒觀光,為小漁村帶來了更大的改變與收益。鼻頭海濱公園是港口及小型海蝕平台,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在此設有木質涼亭及步道,景觀幽美,海天湛藍,而且也是認識東北角海岸地形的好地點。
鼻頭角有兩條主要的步道,一條是從鼻頭隧道北口停車場爬升至鼻頭國小,再沿等高線蜿蜒於山坡直至鼻頭角燈塔止。另一條則從鼻頭隧道南口沿海蝕平台直到鼻頭角端的下方為止,兩條步道都很適合行走,無須耗費太多時間,便可觀賞到美麗的景緻,值得一遊。
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