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侯硐舊名為猴洞,此地於清乾隆末年時期,仍少有居民定居,山中洞穴多藏有猴群,幾經演變猴洞便成為該地地名。1920年(大正9年)1月27日瑞芳、猴洞段鐵路開始營業,民國51年4月1日改站名為侯硐。侯硐在平溪線有一點尷尬,它除了不被平溪父老承認之外,又同時擁有超大車站,超大煤礦遺址,超大而美麗的橋,卻又超冷清,然而這種不協調也正是它的特色。
侯硐地區昔日以煤礦為主要生產活動,所以留下來的煤礦坑自然就成為觀光勝地,猴硐坑位於侯硐路與瑞三拱橋的交接處,相傳遠古時候附近的山壁佈滿洞穴,而且棲息著大量獼猴而得名,後人開洞採煤亦沿用之,如今猴群蹤跡已渺,只有「猴硐坑」隱沒在荒草之中。昔日採煤,以前進式或後退式採掘,使用鎬煤機挖煤,緩傾斜之採煤面使用鍊條式輸煤機輸煤之。
候硐位於台北縣瑞芳鎮的舊礦山一里,也是宜蘭線鐵路必經小站,基隆河上游西岸的南北狹窄溪谷中,早期以開採煤礦黃金山城,經由瑞芳往102公路再轉入北37公路,沿著整治中基隆河,來到侯硐,眼前呈現廢棄煤礦廠,彷彿又回到兒時,樹林坡內礦場阿姨家情景。
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