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廟古色古香的阿里山忠王祠,位於中埔鄉社口村,係當年吳鳳的衙門所改建,已列入三級古蹟。正殿門上懸有一「仁必有勇」的匾額,與殿內身披紅衣、騎戰馬的吳鳳塑像相互輝映,顯得英氣勃發。後殿主要 陳列的是吳鳳成仁事蹟,以供後人瞻仰憑弔,再加上四周花木扶疏,綠樹成蔭,是假日最佳去處。
入口處
位於前庭左側,植有菩提樹6株。如今長成冠蓋枝椏交錯、相互拱抱,形狀像一巨樹。在民國72年2月14日謝副總統東閔先生蒞臨觀覽,大加讚賞曰:「名之為牽手樹可也」。吾閩南方言呼妻室為牽手,喻夫妻親愛扶持之義。茲值我舉國上下,勵精圖治,誓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時,尤有賴於全體軍民心連心、手牽手。休戚與共、團結一致,斯自然蔚為鉅大力量,必勝必成,旅客游覽至此。蓋當知謝公命名之寓意深遠,而善為體行為。
偉大的吳鳳公
現存的吳鳳廟坐西北朝東孻南,是一二進三開間兩護龍前帶軒的建築。以朱紅色外牆範圍,開四柱三層燕尾拱門上題橫額「阿里山忠王祠」。第一進前的軒,是吳鳳廟建築最為精彩的傑作,以六根立柱撐起的歇山屋頂,由六假捲棚屋面構成,翼角起翹,剪黏泥塑精美,大木構造華麗。 第一進外檐裝修石雕構,面開三門,未開窗洞,是其他廟宇所罕見。明間供奉吳鳳神像及油畫像,左右次間配祀神明及重建委員長生祿位。 明間護龍作為文物陳列室及會客室使用。第二進供奉吳鳳神位,室內裝嚴肅穆,廟後公園,立有歷次修建股碑,具有史證價值。
吳鳳公像
牽手樹
自行開車: 北上 1.走國道1號->下水上交流道右轉->168縣道->台一線左轉->台18線右轉->吳鳳南路右轉->中山路五段左轉直走->看到路標左轉第一個路口左轉即是旁邊為中華民俗村。 南下 1.走國道3號->下中埔交流道右轉->接阿里山公路(台18線)直走->看到路標左轉第一個路口左轉即是旁邊為中華民俗村。
毋忘在莒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