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元1872年馬偕博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在自宅也就是馬偕街24號開設診所,1878年一位英商侍格林醫師(Dr.Ringer)在現今的偕醫館所在處發現一位病逝的葡萄牙人肺部發現「肺蛭蟲」,因為全球首次發現而聞名,於是馬偕博士在1879年購買下土地,並由其美國朋友馬偕夫人捐贈3000美元為建設基金,當年9月完工,1884年中法戰爭,馬偕博士也在此醫治許多傷患士兵,戰後欽差大人劉銘傳特以致謝。
馬偕博士於1901年蒙主恩召,偕醫館停業五年後緒由宋雅各醫師主持,而後為紀念馬偕博士,1912年建造馬偕紀念醫院以玆紀念。偕醫館是由馬偕博士所設計,融合中西建築特漶A有著閩南式的屋體、但卻是西洋式的拱形門窗,樸素的外觀卻是當時台灣第一座西式醫院,目前管理權屬於淡水教會。
淡水鎮馬偕街有一幢閩南式外觀搭配西式門窗,外貌頗具特色的建築物,此即馬偕博士最初行醫的處所,也是今日馬偕醫院的前身─滬尾偕醫館。偕醫館建於1879年,於中法戰爭時曾經拯救過多人性命,並獲官方之褒揚。目前醫館仍保持初建之樣貌,館內並保有一些馬偕博士行醫時之醫療器材。
醫館旁有一幢紅磚砌建之仿哥德式教堂,即是重建1932年之淡水禮堂(初建於1891年,為白色牆壁),因建築物雅緻特殊,常有民眾在此拍婚紗照或寫生。
交通資訊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