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9年台灣省住都局計劃在八里地區興建污水處理廠,建廠的工程將完全毀壞十三行遺址,經考古學者大力呼籲及社會大眾的支持,內政部決議進行搶救發掘,並於1992年將十三行遺址指定為二級古蹟,成立遺址保存區,即十三行遺址現地展示區。位於八里污水處理廠區內距離本館約七百五十公尺,佔地約三千平方公尺。
因十三行遺址位處砂土區,容易塌陷,1992年在成立保存區時,即特地於保存區上覆蓋其他十三行區域的棄土,並在四周設立鋼板樁,保護並確立遺址的範圍。\r
自2001年起,台北縣政府文化局以及十三行博物館在獲得內政部補助後,即針對此區著手進行整體規劃,舖設人行步道、設置解說牌,進行鋼板樁防繡美化等,讓民眾得以親自站在十三行遺址上,認識遺址,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情形,從而瞭解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位於十三行博物館旁,屬於八里左岸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園內有自行車道與左岸的自行車道相連接,而渡船頭、左岸公園、水筆仔公園、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到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文化公園,八里的遊憩點已連成一線,足夠規劃一日遊行程,不想開車的民眾,可選擇由捷運關渡站、淡水站搭乘紅13線公車,或是在淡水渡船頭搭乘渡船前來,各個景點都有紅13線公車停靠。
目前十三行文化公園至2006年5月尚未對外開放,請安排此景點行程遊客注意正式對外開放時間,以免白跑一趟。
交通資訊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