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是由六十四個群島所組成的,四面環海,漁貨資源豐富,早年的經營販售是傳統的漁貨乾製品,如野生紫菜、小管干、魷魚干、丁香干、蝦仁、鹹小管、蚵干,但是時代的變遷,這些乾製品已不再受消費者的青睞,經營者的我們漸漸開發了許多即時零嘴,如魷魚絲、小卷片、香酥小魚、鮪魚糖等種類繁多。
小管片....是本店的大宗,每年七、八月是產季,把小管冷凍起來慢慢的消化至下一年度產季的來臨,頭與內臟另作它途,頭曬乾賣市場當爆香用,內臟則在煮熟在市場販售整片的小管片就在浸料、曬乾、烘烤來完成,是許多人最愛的零嘴,有最勁香一絲絲耐人尋味。
水晶魚....是小魚的一種,剖開曬乾再下鍋油炸,起加芝麻等吃起來香脆不粘手,是非常好又有鈣質的零嘴。
蟹肉絲....是採用蟹肉、魚漿和一些調味料攉一起做一整條狀、切絲,像柴魚片一樣切薄絲吃起來軟軟的,是小朋友的最愛。
花枝丸....是水產加工的產品之一,將花枝打成肉漿後,以手工的方式製成一粒粒圓狀的丸子。這項特產已成了餐廳或宴請時的一道指定名菜,油炸後,金黃色的表皮點出了花枝丸的特色,色美味香俱全,深受民眾以及遊客的喜愛。
黑糖糕....的前身是一種琉球粿,受到日本食品風格的影響,形狀小小又圓圓,光復之後改良成像一大塊圓形大年糕,民國80年左右,改成符合現在包裝盒的長方形狀,便於攜帶以及包裝運送。
鹹餅..... 外形四四方方又扁平,一塊塊似餅千的形狀,的確成了遊客必帶的名產之一 早期的鹹餅是圓形的,以鐵桶包裝,由於這包裝方式,鹹餅容易震碎,後來就改為長方形以及包裝,酥脆香濃的口感,成了飲茶時最佳的點心。
海苔酥....以澎湖海苔為原科所製成,將麵粉加糖、香科、蛋等,揉成麵團,切成細條,放入鍋中油炸,撒下海苔粉、麥芽糖,接著固定成方格狀。海苔酥不但保有一般同質產品的香、酥、脆,也多了一份天然與健康,也是一項運用地方自然資源而製成的產品。
花生酥.... 是民國六十年代,澎湖觀光興起時發展出來的特產 。製作上,首先需篩選花生,接著炒過、去模,攪拌成粉狀或成醬,淋上事先煮好的麥芽糖漿一起攪拌成一糰,揉成長方形,再用切割機器切成一塊塊,包裝上市,尤其是運用澎湖出產的花生製作,更具地方風味,且與帶殼花生、五香花生齊名 為澎湖花生加工產品之一。
冬瓜糕.....製作方法講究,一百公斤的冬瓜才能熬出七公斤的內餡,而且減少糖份使用,吃起來甜而不膩、餅皮酥軟不硬,也很有健康概念,其結合冬瓜與糕點的特色,除了是澎湖人節日(如中秋節)的主要點心,也是最好的送禮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