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點 介 紹
花蓮城隍廟是目前全縣歷史最古老的寺廟建築,以花蓮縣的歷史來衡量,將其稱為古蹟毫不為過。
因為花蓮縣市最早存在的廟寺皆經過重建或改建,無法窺出原貌,只有花蓮市城隍廟由創建至今未曾翻修整建,留下不少花蓮開發史料的線索。
城隍廟主祀的神明為霞海城隍。地方民眾於民國十年前籌議興建城隍廟,由基隆城隍廟奉迎城隍而回,總共經過5年廟宇才興建完成,但在「皇民化運動」時期面臨拆除的命運。
當時在廟前另有座奉祀鄭成功的鄭聖祠,建築物頗為老舊,因此地方代表便與日本區長交涉,將鄭聖祠內的延平郡王神像迎請入城隍廟供奉,此廟改懸「鄭聖祠」立匾,原來的鄭聖祠則拆除。
結果因鄭成功有一半日本人血統,日本人也尊崇他,因此城隍廟得以保存。在建築特色上,以磚刻為主的雕飾為全廟增添歷史價值。左右牆面的捐款芳名錄,最早的捐款記錄超過七十年的歷史,令人興發思古幽情,對人文有興趣的訪客不妨抽空走一遭!
沿革:
景 點 特 色
花蓮城隍廟的建築風格花蓮城隍廟大殿內,廟頂的『藻井』,又稱作『龍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交織成網狀的傘蓋形頂棚,是一個八角形或者近乎圓形的「頂心明鏡」,因為頂心明鏡常作龍形彩繪故稱龍井。
藻井最原始的功能為支撐天窗,後來因為裝飾竹縣華麗,匠師也開始在上邊展現高超技巧,因此成為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風格;更特別的是花蓮城隍廟內的地板,地板的圖案為蝙蝠、葫蘆、寶劍等吉祥圖案所組成,十分富有中國風味。
御路就是在三川殿門前或正殿前,左右兩階梯間,有面雕成騰龍或龍頭狀的石板座,古代封建制度下,此御路僅皇帝方能通行其上,一般人或轎夫則自東西兩階拾級而上,可惜的是目前御路已無此功能,僅為裝飾,無法讓民眾體會真正的氣氛。
交 通 指 引